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启动 将融通光伏、电动汽车等业务,统一服务入口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启动 将融通光伏、电动汽车等业务,统一服务入口
日期:2019-03-25 09:55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日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并公布《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以下简称《建设大纲》)透露,该公司将通过三年攻坚,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再通过三年提升,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


将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


据了解,国网今年初召开的2019年工作会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其中,三型,即枢纽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共享型企业,两网指的是建设运营好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打造三型企业,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抓手,建设运营好两网,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国网董事长寇伟强调。


与智能电网相比,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全新的概念,寇伟对此指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结构。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形成强大的价值创造平台,共同构成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寇伟强调。


为此,国网作出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各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基本功能,支撑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发展;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强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为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机遇


《建设大纲》指出,泛在物联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管理思维提升和管理理念创新。泛在电力物联网将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以电网为枢纽,发挥平台和共享作用,为全行业和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机遇,提供价值服务。


国网相关人士表示,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可以充分发挥电网的独特优势,开拓数字经济的巨大蓝海市场。因此,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落实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核心任务。


下一步,该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从全息感知、泛在连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具体来说,一方面,将没有连接的设备和客户连接起来、没有贯通的业务贯通起来、没有共享的数据即时共享出来,形成跨专业数据共享共用的生态;另一方面,为防止电网管道化,利用电网基础设施和数据等独特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业务,在新的更高层次形成核心竞争力。


对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目标,《建设大纲》指出,将充分应用大云物联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对内实现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一网通办、全程透明;对外广泛连接内外部、上下游资源和需求,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吸引众多企业参与新生态圈建设


目前,国网业务范围广,除传统的供电服务外,还涉及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新业务,为此,《建设大纲》明确,将实现数据全面共享、业务全程在线,促进综合能源等新兴业务发展;推广网上国网应用,融通业扩、光伏、电动汽车等业务,统一服务入口,实现客户一次注册、全渠道应用、政企数据联动、信息实时公开。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要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围绕提高电网效能、强化精益管理、培育新兴业务、拓展增值服务等方面,全面梳理业务需求、客户痛点、服务盲点,明确系统建设和功能应用的发力点。寇伟指出。同时,要注重实用实效,优先用好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和各类系统,对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需求查漏补缺,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要整合数据资源,大力推进信息系统整合,消除数据壁垒,提高数据分析应用水平。


对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许多企业已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如39日下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格力不会缺席;310日下午,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介绍,当下泛在电力物联网和智能电网正在建设,联想将谋求合作机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网加快推进特高压直流、电动汽车、信息通信产业等领域混改,更多企业将进入并共同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生态圈,同时也真正体现该公司枢纽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共享型企业的特点。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