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漠到林场,再到风电场,塞罕坝是如何实现的三级跳?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从荒漠到林场,再到风电场,塞罕坝是如何实现的三级跳?
日期:2021-08-25 13:06  来源: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让我们来看看塞罕坝是如何从从荒漠变为百万亩林海起源地。


从围场到林场


200多年前,在内蒙古高原南缘有一片低山与宽谷交错之地高海拔处百草连云,繁茂丰美,野山羊、黄羊、兔、狼等草原动物穿梭其中;低海拔处的原始森林古木丛生,参天蔽日,是老虎、野猪、花豹、麋鹿等森林动物的家园。


每到秋季,这里枫林草甸,五彩斑斓,缓坡漫漫,秋水盈盈,成群的动物来来往往,就像一个天然的动物园。拂晓前,皇家围猎团队悄悄进入森林埋伏,他们吹起木质的哨子,模仿呦呦的鹿鸣,引诱求友的麋鹿入围。





这就是塞罕坝上当年木兰秋狝的场景。因为地处森林草原交错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又有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地理之便,从辽代起,这里就曾是皇家猎苑,有千里松林的美称。


进入清代,为向外敌展示肌肉,保持游牧传统和八旗子弟的战斗力,清朝皇室把木兰秋狝定为祖制,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围场,在长达140年的时间内进行了105次的行围活动。分区域围猎并避开动物繁殖期的秋狝制度,很好地保护了这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塞罕坝是我国最早的一块自然保护区和军力演示区。


道光年间,清室国力渐衰,秋狝制度废除。到同治年间,清廷开围放垦,吸引百姓耕种,以补充军需,塞罕坝的林地草原成片消失。日军占领后又进行了破坏性采伐,塞罕坝很快退化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


1960年代,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从天南海北聚集而来,在荒凉的沙地上植树造林,用双手恢复了塞罕坝的林海奇观。如今,塞罕坝已有林场7万余公顷,草原、湿地2万余公顷,1990年代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之一。坝上光影,也逐渐成为摄影爱好者们争相围猎的对象,旅游业因此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从种树到种风


塞罕坝地处高原边缘,风多且大。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统计,塞罕坝年均 6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达 68.7天,最多年份达 114天,最大风速达 27米每秒,加上其临近浑善达克沙地,土壤层薄弱,在植被被破坏后,风助沙势,塞罕坝迅速荒漠化,漫天蔽日的沙尘暴时常侵扰。在《最美的青春》中,冯程的新舅妈和到这里躲避劳教的女朋友都被沙尘暴刮跑了,可见其风力之强劲。


在上个世纪末完成植树造林后,塞罕坝虽已经风清气正,但风头依然不减。进入2000年,人们发现,昔日为人们恐惧的风魔其实是一种可开发的绿色宝藏。





经过专业机构勘查,这里年平均风速 3.6米每秒,全年可利用风资源达7500小时,预计总装机容量约 600兆瓦,且以西北风为主,方向集中,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和利用。2005年,由大唐集团建立的亚洲最大在役风电场在这里落地。2012年,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建成,截至2017年底,塞罕坝在役装机已达152万千瓦,每年向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输出30余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


其实,在塞罕坝种风的艰难并不亚于种树,这里的无霜期只有短短三个月,建设者们不得不经常在冰雪冻土上树立风机,他们也将种下的第一粒风机种子编为6号机组,让它作为百万千瓦级风电场发展的见证者和功勋机组,激励后来人。


从资源到财富


依靠风力,塞罕坝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但这座金山银山,需要有良好的通兑性能,才能变为真正的财富。


风电对社会来说是绿色能源,但由于风速变化随机,使得风电场出力波动较大,容量可信度和电能质量较低,给电网有功、无功平衡调度带来困难,有着令电网难以消纳的弊端。作为世界同一区域最大的风电场,塞罕坝风电场的送出对电网管理带来的影响更大。


按照其规划,十三五末,这里风电投产总容量将达到252万千瓦,如何在猎得风力后驯服不羁的风魔,有效解决电网消纳问题,确保风电发得了、送得出,是塞罕坝风电场面临的最大问题。


挑战大,作为同一投资控制与运营主体的塞罕坝风电场却有着更好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他们与电网企业密切合作,从拥有158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东山风场开始试点,依托集控中心初步实现了大数据分析、故障早期预警、风功率集中预测、区域无线专用网络、无人机智能巡检等先进功能及应用,有效推动了设备管控模式由被动运维向主动运维变革,陆续解决了低电压穿越等技术难题,高标准达到风电并网规范要求,成为国内首家完全符合并网技术要求的电网友好型风电场,促进了国内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的提高,并在塞罕坝风电系统推广,让这里的风电真正成了宜消纳,好送出的绿色能源。


同时,国家电网承德供电公司科学合理规划清洁能源送出通道,支持清洁能源配套电网建设,从电网建设、接入及运维管理方面下足功夫。如今,白色的风机森林、高耸的铁塔电网与万亩林场、高原草甸一起,已成为塞罕坝美景的有机组成部分。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