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塞罕坝明灯 写绿色新传奇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守塞罕坝明灯 写绿色新传奇
日期:2021-08-31 10:19  来源:国家电网


从空中俯瞰,一弯深绿像一只展开翅膀的雄鹰,扼守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成为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高寒荒漠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绿色发展,红色传承。塞罕坝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电力人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践行服务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使命,输送清洁电能,续写绿色传奇。


艰苦创业




接续奋斗不停步


艰苦创业,是塞罕坝人奋斗的主旋律,也是塞罕坝几代电力人不变的传承。1983年7月,45千米35千伏电力线路终于穿越林海架通。同年,坝上还建设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塞罕坝结束了无常电的历史。


塞罕坝从用得上电,再到用好电,几代电力人在塞罕坝精神的鼓舞下,忠于使命,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着。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辖区共有35千伏变电站两座、10千伏线路14条,输电线路总长度375.4千米,308台配电变压器总容量为55035千伏安,手拉手式供电方式确保塞罕坝用电无虞。





塞罕坝第一代电力建设者王承琪(前排右一)在现场勘查



当时想得特别简单,就想帮助他们通上电,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今年82岁的王承琪是塞罕坝第一代电力建设者之一。退休20多年,他仍能回忆起那段艰苦却热血的岁月。


一天要走上七八公里。坝上多丘陵,看起来走路十几分钟的距离,常常需要走上一个半小时。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有时同一段路还要跑四五个来回。王承琪说。


2014年,国网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正式接管林场用电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8个月防火,4个月防汛。但是和塞罕坝第一代建设者比起来,我们这些不算啥。供电所所长杨明爽介绍,山火、大风、雷电、积雪等都可能引发电力线路故障。


塞罕坝上的所有输电线路都解掉了重合闸功能,就是为了避免重合闸时产生火花引发森林火灾。所以,每一次线路出现故障跳闸,队员们都要赶到现场进行人工合闸。




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围场林区巡检线路




在这里工作了几年,我更加懂得电网人的坚守和责任。供电所员工刘枫2018年入职,现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工作。绿色发展的背后不仅有塞罕坝三代造林人的奉献,也体现着我们电网人的坚守,我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他说。


牢记使命




为民服务作奉献


8月的塞罕坝,天气转凉。百万亩林海一望无际、绿意盎然,成为首都挡风沙、净空气、涵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赵福州和妻子陈秀玲站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天桥梁山顶的望海楼上用望远镜扫描四周,每隔15分钟打电话报平安。


与以前不同的是,赵福州现在可以通过电脑看到各种自动化红外监控设备传回的信息。我只有一双眼,而这些设备都成了防火的眼。赵福州介绍说,他们自1983年起就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天桥梁山顶的望海楼做瞭望员。天桥梁望海楼位于塞罕坝林场的最南端,望的是林海,观的是火情。




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承德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巡视线路



提起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承德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赵福州感慨地说:现在家里电器多了,不仅用电找他们,电器坏了,也让他们来帮着看看。5月份,他们还帮忙把楼里裸露的电线和接头规整了。现在楼里用电更安全,看上去也美观多了。


塞罕坝地区冬季常常下大雪。大雪之后,原本就不好走的路,变得又湿又滑,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个跟头。那个地方路不好走,两位老人缺少什么了生活也不方便。我们巡线路过或者来检修时,就顺便帮他们捎带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他们守护林海,我们就尽可能地帮点忙。供电所所长兼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杨明爽说。这个忙从2014年一帮帮到现在,已经成了他们每周的例行工作。





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承德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检查用户用电设备




他们都穿着红马甲,远远望去特别显眼。只要看见红马甲,心里总是热乎乎的。赵福州说。


今年,在国网冀北电力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发挥作用,服务保障冬奥场馆等重要客户用电,推动乡村电气化项目落地,主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服务承诺兑现率超过99%,把实事办在客户的心坎上。


绿色发展




风光无限谱新篇


8月10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刘振刚和郭浩鑫又来到河北承德塞罕坝国家冰上训练中心配电室检查场馆用电情况。这是我国第一个集大道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壶项目训练及比赛功能于一体的四合一冰上运动综合体,是国家体育总局为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建设的重点项目,于2020年12月投入使用。




国网冀北电力工作人员到河北承德塞罕坝国家冰上训练中心检查场馆用电情况



在塞罕坝,像这样的国家集训队训练和内测场地共有6座,分别是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冬季两项赛道和陆地雪洞等,目前投运4座,在建2座,全电体育场馆建成率达75%,现有10千伏配变容量11080千伏安,最大负荷8800千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9年来,塞罕坝肩扛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同样的,清洁绿色电能也让塞罕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正在建设中的220千伏塞罕坝变电站,是国网冀北电力首座220千伏多站融合智慧变电站,与输电线路共同构成塞罕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成投产后,将大幅提高塞罕坝清洁能源的消纳及送出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承德塞罕坝)共产党员服务队巡视线路





塞罕坝有着丰富的风光资源,新能源装机从2014年的137.2万千瓦增长至现在的411.7万千瓦。


近年来,塞罕坝林场利用边界地带、石质荒山和防火阻隔带等无法造林的空地,建设风电项目。站在望海楼上,赵福州看到一座座白色的风机矗立山头,叶片随风转动,他说:林海风大,白色的风机就会转起来,听说能发出清洁的电,跟我们塞罕坝一样是绿色的。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