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新一轮的差价合约中海上风电的最高价格提高了66%。
如果项目能在供应链中减少碳排放,展现出对社区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便也能从2025年的拍卖中获得更多资金。
变革将吸引相关方在英国继续投资,进一步加强英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差价合约计划确保了政府能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可保障的发电价,鼓励继续在英国投资英国已启动了全球五大海上风电场项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6%增至今年第一季度的48%。
在明年第6轮分配(AR6)之前,海上风电项目的最高执行价从44英镑/兆瓦时提高到73英镑/兆瓦时,涨幅达66%;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最高执行价从116英镑/兆瓦时提高到176英镑/兆瓦时,涨幅达52%。
由于之前的差价合约拍卖取得了成功,这将有利于确保项目的定价具有可持续性和经济可行性,能够参与AR6的竞争。自2014年以来,这些拍卖所授予的合约在所有技术领域提供了总计约30GW的新可再生能源容量。
在AR6中,海上风电还将因为准备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一个独立的资金池。这将确保一系列不同项目之间展开良性竞争,从而帮助英国实现到2030年确保50GW海上风电容量和5GW浮式海上风电容量的目标。
约十年前启动的差价合约机制有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旨在为电力消费者提供有利价值并降低成本。政府力求在2030年前创造数以万计的新岗位,同时贯彻首相强调的优先发展经济的理念。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6日星期四,英国政府一并发布了关于审查2025年以及之后差价合约拍卖申请的拟定提案。该提案不仅将审查竞标项目提供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能力,还将审查项目对环境的积极影响程度和对行业长期经济性或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包括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如供应链如何影响就业和地方社区等。
能源安全秘书克莱尔库蒂尼奥表示:英国启动了全球五大海上风电场项目。今天我们启动了最新的可再生能源差价合约拍卖进程,将于明年3月开启。我们认识到,该领域面临着全球性挑战,我们新的年度拍卖能够反映这一点。这是我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有足够的本土清洁能源,降低家庭的账单,加强我们的能源独立性。
能源安全和零排放部门部长格雷厄姆斯图尔特表示:去年的差价合约拍卖推出了90多个本土清洁能源项目,而今我们要保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全球领导地位的持续承诺。该计划设计的这一关键更新为海上风电行业提供了进一步的清晰度和信心,并确保该计划对投资新的低碳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保持竞争力。我期待2024年的合约计划继续获得成功,创造技术性岗位,减少碳排放,为英国公众提供最大量的可靠清洁能源。
财政部财政大臣加雷思戴维斯表示:此计划在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支持行业投资可再生能源在实现零排放目标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有利于为沿海社区吸引投资,支持就业,实现平衡发展。我引以为豪的是英国在前行的过程中能继续维持绿色能源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英国政府还在提高其他技术的最高投标价,为开发商提供确定性,使英国始终处于所有可再生能源的前沿,具体包括:
地热能提高32%-从119英镑/兆瓦时提高到157英镑/兆瓦时
太阳能提高30%-从47英镑/兆瓦时提高到61英镑/兆瓦时
潮汐能提高29%-从202英镑/兆瓦时提高到261英镑/兆瓦时
目前依据具有竞争力的拍卖结果签订差价合约。
发布的磋商(参见磋商:引入差价合约可持续产业奖励)结果诚邀各方针对如何将曾经属于非价格因素的可持续产业奖励纳入2025拍卖程序发表意见。该意见面向海上风电和浮式海上风电公司,意味着如果这些公司在供应链中减少碳排放或提高社会效益,其需要额外付款,这确保了AR7是迄今为止最洁净最具影响力的拍卖。
英国政府明年可能会创记录地吸引海上风电项目的私人投资,其中至少有10个项目可能符合条件,每年能为850万个家庭供电,将英国的天然气需求减少39%。他们今天提出的框架是保障这一切顺利实现的重要一步。最近所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都面临着融资和供应链成本增加的问题,可再生能源也不可幸免,但它们仍是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即使出现了这些新价格,仍没有更廉价的方式来满足英国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我们的能源安全。
明年设定好下一轮拍卖的总体预算后,才会遇到该目标带来的真正检验。但毋庸置疑,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确保差价合约参数正确能让英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海上风电开发市场之一。
差价合约本质上是一项良好机制,可持续的行政执行价格将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经济发展,降低电费。这将大大有助于重建投资者对差价合约计划作为海上风电市场可行路径的信心。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