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安装的全球最大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更是一个海底的超级计算机,它相当于六万台传统电脑同时在线工作,能在30秒内处理超过400万张高清照片。
光电复合电缆连接,海底数据中心岸站提供坚实保障
海底数据中心项目主要设施建设于海底,包括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分电站、海底数据舱。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呈圆柱形罐体状,罐体直径3.6米,舱内是恒湿、恒压和无氧的安全密闭环境。
作为创新型海洋装备,海底数据舱结构设计寿命为15年,舱内安装大量精密的数据元件,罐体上存在大量管线和电缆通过的开孔,罐体下沉至海底之后,将要长期承受外部海水压力。
海底数据中心并不是沉在水下的孤岛,一条光电复合电缆将海底数据中心跟岸上的一座白色小房子连接在一起,这个白色小房子就是海底数据中心岸站。
据了解,海底复合电缆贯通了海底数据舱和岸站的电力和网络系统,通过一个海底分电站,将电力和网络分配到每一个独立的海底数据仓。在岸站的总控室,技术人员通过屏幕可以看到所有数据舱的内部和外部海底环境和各项参数。此外,还有一套数字孪生系统,时刻对海底数据舱内外进行自动巡检。
除了保障海底数字舱内部安全的数字孪生系统,岸站还通过岸基雷达和一套海域监测传感网络为海底数据中心编织了一张无形的保护网。
近海雷达监控将海底数据中心区域划分为内部核心区和外部监控区,这是两个圆形的区域,任何一个作业船只经过我们这个区域或者靠近我们的海底数据中心,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地监控和报警。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公司执行董事苏洋介绍道。
我国加快布局海底数据中心,产业链相关海底光缆企业有望获益
我国沿海地区聚集了全国超过45%的人口和近60%的GDP。我国的很多数据量集中的大城市,都分布在离海岸线不到200km的位置。海底数据中心在沿海城市附近的建设,既能实现更快速流畅的网络服务,同时可与海上绿色能源实现多能互补。
目前,在海底建设数据中心的只有美国和中国。美国的海底数据中心建在苏格兰周边的北海海域水下,但没有对外推广商业应用。我国首个商业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陵水近海海底。海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布放100个数据舱,并逐步建设以海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园。
海底光缆是通信的主要媒介,海底数据中心的运作依赖于这些光缆来传输数据和信息。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海底光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产海缆条数达469条,总长度超过139万千米。
报告指出,海底光缆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全球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高流量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数字化应用的推动导致数据中心需求不断上升,数据流量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趋势,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带宽的快速增长。预计在2023年至2028年期间,海底光缆的增长将继续保持高速。
2021年底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文件,鼓励探索利用河湖、海洋等优势资源,建设利用自然冷源散热的数据中心,因地制宜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广东、山东等地也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出要促进海底数据中心研发及建设。
火热的建设需求之下,未来,产业链相关海底光缆企业有望从中获益。中天科技为本次项目配套海底光缆及附件,积累了成熟的项目经验;通光线缆全资子公司海洋光电是目前国内海缆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亨通光电则是国内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Repeater、Branching Units研发制造及跨洋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公司。
此外,海底数据中心还包括硅光与全光网络等主要环节,也将给长飞光纤等企业带来较大发展机遇。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