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崛起了一支海上风电行业的新生力量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中天科技崛起了一支海上风电行业的新生力量
日期:2019-02-19 10:36


新春伊始,中天科技旗下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工程)的两型三船即投入紧张的施工作业中,它们在江苏大丰海域陆续完成了海上风电风机基础施工和风机吊装施工,正式吹响了中天科技进军海上风电行业的号角。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何以在初创期便如此高歌猛进,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乐平给出了答案。


打造先进的施工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工程在成立之初便与招商局重工签订了打造两型三船的合作协议。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施工重器已相继出世。


据介绍,两型三船中的2600T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中天7、中天8采用连续式液压插销抬升系统,抬升速度快,搭配推进系统,可自行在风场内移动,且桩腿长度达85m,能够完成50m水深范围内的作业。1600T全回转浮吊船中天9则具有坐滩作业能力,甲板面积为2200m2,载荷2000t,配备三个推进器,可在风电场内自行迁移,同时船上配套国内最大的液压打桩锤MENCK-3500S,最大打击能量3500KJ,最大击打速度100bl/min,施工桩径可达5.0-6.5m,实现无级调节,准确控制击打能量。


此外,海洋工程还拥有国内最大载重量的海缆敷设船中天5,该船配备27m地转盘,一次可装载6000t海缆,主要适用于大截面、大长度海底电缆的敷设,主海缆单程最大施工距离近60km,空载吃水达1.4m,特别适合浅滩作业。


张乐平说,先进的施工装备是企业承担各项海上风电施工任务的前提,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海洋工程将是业主和总包方良好的合作伙伴。


配备有战斗力的团队


当谈起公司的成员时,张乐平感慨万千,自豪不已。他说,海洋工程的员工各有千秋,有的善于经营管理,有的施工经验丰富,有的对外协调是强项,有的是专业技术能手。公司总经理吴建华善于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让每一个人从事合适的岗位,人尽其才,人人有所作为。正是这群人组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团队,让企业迅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船舶监造阶段,公司监造组克服工期紧、新人多、风险高等困难,积极发扬中天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开拓、锐意精进的精神,全力配合船舶建造工作,共同协商解决每个问题,用不到13个月的时间完成交付,创造了同类型海工项目的最短建造周期记录。


随着船舶的下水交付,公司也进入了紧张的项目施工阶段。而此时项目部又需面临新公司、新团队、新装备的质疑,以及海上恶劣环境的考验,但是这群人没有退缩,项目部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施工方案,坚持一机一案,反复论证每个机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在施工实战过程中,项目组全员忍住孤寂、不畏艰辛,没诉一声苦,没叫一声累,相互鼓劲、相互支持。在项目施工关键时期,他们更是顶住压力,不分昼夜,连续数十个小时坚守在施工的第一线,保证了风机基础施工与吊装施工的顺利完成。


接受精细文化的洗礼


张乐平认为,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如果不传承集团精细制造的文化,是无法取得高质量发展的。而海洋工程则在船舶建造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将这一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张乐平回忆道,为了保证船舶的如期交付,建造组成员对整个建造流程进行了梳理和细化,对每个阶段的项目明确周期,量化到天,并建立了定量可视化的反馈制度,反映船舶建造状态。


进入到施工阶段,整个项目部更是将精细制造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根据不同的海况和机位,做到一机一案,每个机位施工都有单独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卡,注重细节管理。同时,每道工序定责任人、定时间、定安全措施,抓好细节,保安全、保质量、保节点,致力以安全、完美、高效的要求完成每一次施工。


未来是海洋的时代,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建海上风电优质工程,传中天精细制造文化的理念,逐浪前行,为祖国海洋发展贡献中天力量。(王斌财)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