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靠山”10年酝酿几经“难产” 配额制何时落地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可再生能源“靠山”10年酝酿几经“难产” 配额制何时落地
日期:2017-12-12 15:0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瞿剑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被认为是系统纾解可再生能源发展困境的顶层设计。其中最大亮点,就在于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将出台。


配额制将出台,国家能源局近几年屡次放话,却几经难产;此番再吹风,配额制是否真能落地,值得业界期待。





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红利普惠先行企业


此前,标杆电价+财政补贴,是我国现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标准配置。


2005年发布、2009年修正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此后,国家发改委2009年发出《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首次确定了全国分区域的标杆电价,并制订了各种费用分摊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以标杆电价+财政补贴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就此形成。


这一体系是相对完善的,国内最大风电企业国电龙源一省级公司老总日前如是说。此说法其实代表了业界共识,因为其政策红利的释放使先行一步的业内企业普遍受惠。最显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整个十二五期间,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远超人们预期:五年间,风电装机容量和实际发电量年均增长均接近30%,风电晋升国内第三大电源,我国亦成为全球最大风力发电市场和风电装备市场。


黄金五年过去标配政策不再解渴


然而,政策环境未变,宏观经济大势却变了。


受政策刺激而猛增的风、光电源建设,十二五后期就已略显疲态,只不过,当时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些地方负荷消纳能力有限、外送通道规划建设滞后等等表象。等到新常态下,全社会用电量锐减的大背景降临,弃风、弃光限电也就不可避免。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黄金五年过去了。上述省公司老总表示。但一时之间,先行者的脚步尚未放慢,后来人却仍接踵而至,装机增长快和电力消纳难之间的矛盾慢慢地积重难返。随着弃风限电的恶化、财政补贴的捉襟见肘,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区域失衡日渐凸显,一个局部过剩、整体不足的格局形成了。


于是,更深层次的政策适应性问题摆上桌面。显而易见,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的标配已不再解渴,要更多政策资源要更多财政支持,业界类似的声音渐渐增多。


职能部门也意识到现行政策的缺陷。按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相关人士的表述,即其鼓励的方向是发电侧,鼓励大家拼命建,但没有企业或部门对消纳负担起义务。产业发展早期,消纳空间充足,矛盾不明显;现阶段消纳矛盾已经不容忽视,我们觉得配额制到时候了。


出生先后次序颠倒对现有利益格局强制介入


新政策系统的设计标配,是配额制+绿证交易;但严格意义上,它俩并非各占半壁江山,而是配额制为主,绿证制配套。


现实中的出生过程却相反,绿证交易制基本顺产,配额制极其难产。


作为配套机制,绿证交易制于今年23日率先出台,71日启动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要求半年过渡期后,2018年择机开始强制约束交易。


配额制的推出,却阻力重重、困难多多,曾历经近10年的曲折酝酿,却仍胎死腹中。


出生过程先后次序颠倒,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源于绿证交易制度灵活的交易方式及其带来的较低的履行成本,使各市场主体更乐于接受;而配额制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强制介入,尤其是把地方配额完成情况与省级政府政绩考核挂钩,对地方政府、尤其是东部发达省份政府是致命的,该分析人士说。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128日接受采访时认为,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都集中在西部、北部,而电力负荷中心都在东部地区。实行配额制,意味着东部地区要强制消纳更多西部过来的绿色电,用电价格就上来了。这是东部发达省份抵触配额制的关键所在。


这一次真的水到渠成市场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此次《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再提配额制将出台,业界对之倾注了比以往更多的期待:希望这一次真的水到渠成。多位国内大型风电、光伏企业高层如此表示。


曾鸣也同样十分看好这一次:配额制是一种国际上比较普遍、比较成熟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经过这么长时间酝酿,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次应该能够落地了。


业界的期待中,既包括对配额指标保障下自身直接经济利益的期许,也蕴含了对配额制本身的认知落差。


在许多风光电运营商的眼里,配额制成了可再生能源足额消纳的唯一靠山,以至于,最终依靠终极解决方案等评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此,曾鸣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不同看法:可再生能源中,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电源最大的特征就是随机性、波动性,这对电力系统平衡产生了很大压力。在现有技术、现行市场条件下,为了更多消纳风电和光伏,用配额制这种行政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看,都有其合理性。


但必须强调:配额制只是一个过渡。随着技术进步,未来能源互联网平台上逐步形成多能互补,各种能源发电方式都可以在市场中得到它应有的价值体现,当然也就用市场机制来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市场手段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