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拐点并未出现
虽然GDP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出现了较大的背离,传统上认为两者的增幅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现在并不意味着电力需求的拐点已经出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我们拥有充裕的煤炭和电力产能,未来用电量的增速将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分析预测,2015年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域性、时段性存在供电紧张状况。分区域来看,华东、华中地区供需平衡,东北、西北地区富余电力分别都在 1700万千瓦左右,仅华北地区可能存在8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南方电网公司也预计,随着用电增速放缓、供应能力提升,南方电网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但局域性、时段性供电紧张情况仍然存在。
从机组利用小时数上看,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4286小时,同比下降了235小时。5500小时传统上被认为是设备利用小时的重要临界点,全年若低于5500小时,说明电力富余。
在新常态下,缺电的矛盾将不会是电网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相反电力装机出现了富余甚至过剩的情况。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告诉记者,在电网建设中应该更加把主网与配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
主网建设重点在消纳新能源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源投资达到3717亿元,电网投资为3894亿元,电网建设投入首次超过电源建设投入。2014年投资向电网倾斜的趋势更加明显,2014年的电源建设投入为3646亿元,同比减少 5.8%,电网建设投入为4118亿元,同比增加6.8%。
国家电网公司计划2015年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同比增幅达9%,投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固定资产投资也达到了700亿元。
欧阳昌裕认为,无论是国网还是南网,都面临着西南水电基地大规模弃水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设。同时国网还面临着三北地区电网无法承受大规模风电、光伏等上网的问题。
比如解决长期以来东北的窝电问题,在本地区无法充分消纳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外送跨区通道的建设,同时减少甚至停止新建电源的数量。欧阳昌裕说。
事实上,2014年电网大规模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已经有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国网跨区跨省输送电量突破7000亿千瓦时,特高压累计送电超过2700亿千瓦时。南网跨区跨省送电量也突破了1500亿千瓦时。
配网建设要适应分布式发展
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前提必须是配网 拥有足够的接纳能力,这也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特征,包括互动、自愈等。欧阳昌裕说,分布式能源发展使电力流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方向发生了翻转,甚至是双向的,这对我们的理论研究、发展思路、规划方式等都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
欧阳昌裕表示,当下国内国外都在集中精力研究新的配网发展模式,北京、上海都正在建立网格状配电网。
虽然未来电力供需很可能将出现宽松的情况,但从全国来看,局部地区、个别高峰时段配电网仍将出现低电压、卡脖子等情况,因此仍须加大力度改造,以提高供电可靠性。2月4日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农电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解决505万户农村低电压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我国将在三年内投资294亿元解决27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现在距离总目标还有近40万人,我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已为时不远。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下一篇:新电改新商机
- 上一篇:国务院公布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3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