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业产能过剩急需“瘦身”升级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线缆业产能过剩急需“瘦身”升级
日期:2015-03-30 12:26
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电线电缆行业在赢得全球第一之后,却因蜂拥而上深陷红海的产能严重过剩之中。不足四成的产能开工率还不到欧美同期一半,连续萎靡的亏损包袱成为不少上市公司不能承受之重,欲剥离减负。


  低端产能过剩亏损重压线缆业


  早于2011年以产值规模超万亿、一举将美国挤至第二位的中国线缆行业,陷入了大而不强的行业怪圈中,并仅限于资本市场。


  3月23日,普天电缆发布公告称已加入亏损阵营。根据该公司年报,截至2014年12月底,普天电缆营销收入9.45亿元,年度亏损2950万元人民币,每股亏损7分。


  稍早时候,上海电气甚至打出了剥离牌,将持续亏损的上海电缆厂以1.47亿元的价格出让100%的股权。


  资料显示,上海电缆厂持续亏损。201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净利润-2059万元;而公司2012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2116万元和-1755万元。截至2014年末,该公司资产总计4.01亿元,负债总计2.95亿元,所有者权益1.06亿元。


  无独有偶,中科英华为降亏止损,选择性关停了其在河南的郑州电缆有限公司的部分电线电缆产品生产线。




  同样,河南的通达股份亦不能独善其身。在其2月27日公告的业绩预报中称,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99亿元,同比下降17.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9万元,同比下降22.69%。


  对于双降态势,通达股份表示,主要原因为受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及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母公司产品订单及利润率均出现下滑所致。


  对此,业内人士深以为然,并表示,由于行业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电线电缆行业产能膨胀,过剩严重,现有产能远大于产量。整体而言,国内的企业设备平均利用率仅在30%~40%,远远低于先进国家设备利用率70%以上的水平。


  更让业界担忧的是,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国内电缆企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产品质量屡次受到质疑。


  据《2014中国电线电缆市场质量白皮书》披露,在2014年,国内三大权威部门和主流媒体共通报、报道了710个出现质量问题的线缆产品,产品来自519家生产企业(不含无工商注册信息的企业),其中河南为重灾区,被通报和报道的企业最多,共有69家,占企业总数的13.29%,江苏和上海位居第二、第三位。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