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线电缆市场未来需求发展趋势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国内电线电缆市场未来需求发展趋势
日期:2015-06-16 15:59


一、特种架空线


有特殊要求的特种架空线我国虽能生产,但在高耐热、高耐蚀、抗蠕变、柔软性、高导电等技术性能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又如分裂式架空线,在耐蚀、防振、防冰雪、低电晕损耗、低弧晕损耗、低弧量、倍容量等技术性能指标上存在差距。为了满足三峡等重大工程的需要,特种架空线需在产品品种、产品性能上大力开发和提高。


二、核电站电线电缆


核电站电缆分布在核站的核岛、常规岛和BOP各部分,用于电力传输、控制、计算机、仪表等,一座核站所需电缆的种类基本与火电站相同。但由于核电站电缆对无卤、低烟、低毒等技术性能要求十分严格,我国目前仅能生产制造核岛外围用电线电缆,其余目前大多只能依赖进口。


按照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设定,若要在2020年完成非石化能源比例达15%的目标,我国核电规模至少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而目前国内的核电装机量只有900万千瓦,未来有高达78倍的增长空间。


因此核电站用电缆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三、低烟低卤、低烟无卤阻燃电线电缆


该产品主要用于地铁、隧道、石油平台、船舶、电站等一些重要场所,上述相关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状态,如国内的地铁建设与完善,铁路网络的的全面建设(包括高铁网络),这必将进一步刺激对相关高性能环保型低烟低卤及低烟无卤类线缆产品的大量需求。


四、汽车用配线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汽车年产量达到2 500万辆,比较十一五期间的1 600万辆左右,预 计增幅达56%,因此对汽车用配线的需求量也将大幅小增长。该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耐高温、高阻尼、薄壁型和屏蔽型汽车用配线。


五、高阻燃电线电缆


目前,国内大量生产的阻燃电缆多为C级、B级,高阻燃类别的A级尚处于发展之中,这与当前我国众多高质量工程项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达到A级阻燃的配套齐全的各种电缆满足各种要求高阻燃性能场合的应用。


六、智能化大楼用宽频带、局部网电缆(6A类、7类及8类数字网络通信电线电缆)


该产品同时兼有传输电话、传真、可视电话、防盗报警等多种信号功能,亦称数据电缆。该产品在美国已占全部绝缘线缆的20%以上。在国内随着智能大楼、计算机产业化和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对该电缆的需求也将日益高涨。目前该电缆的传输速率已达250MHz(6类缆),在十二五期间预计达到800MHz的传输频率,能满足三网合一1)对传输介质的需求。


七、光纤复合架空地电线电缆线(OPGW)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兼具地线与通信光缆双重功能,安装于电力架空线杆塔顶部,与ADSS光缆相比,无需考虑最佳挂蹼、电磁腐蚀及人为破坏等不利因素,已在便于范围内得已广泛利用。


因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具有通信、遥控遥测及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适用未来大量建设的110500kV的高压和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管理自动化,可靠性高,需求量喜人。


八、带状光缆


国外重点开发薄层大芯数用户带状光缆,1000芯技术已成熟,目前正在研制2000芯至4000芯,我国尚处发展阶段,只研制出108芯,还待大力开发更多芯数的带状光缆,才能适应信息高速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九、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线电缆附件


电缆附件是电缆的重要配套产品,它将直接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国内已引进110kV以上交联电缆生产线超过27条,并将相继投产,其总的生产能力完全能满足市场需要。但110kV及以上的高压交联电缆附件目前国内只有少量企业能少量生产,其产量和电压等级都远远无法满足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


高压交联电缆附件市场在未来发展中正方兴未艾,个中孕育着无限商机。


十、潜油泵电线电缆


耐高温潜油泵电缆是采油泵的配套产品,随着全国各地已探明的油田的开发和老油田挖潜工作的深入,对潜油泵电缆的耐高温要求更高。国内的生产能力发展很快,但产品质量和寿命还不尽如人意,今后应致力于提高质量和开发更高耐温等级的潜油泵电缆才能满足市场极大的缺口。


十一、高性能绕组线


国内漆包线中B级聚酯漆包线仍占90%,而在日本其所占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同时国内产品在尺寸控制、性能指标等方面,都与国外同类产品有很大差距。今后技术开发的重点应是高性能、多层复合结构以及微细漆包线。


备注: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