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探索和实践——国网湖北拓展电力交易、大数据分析等增值业务_资讯_线缆世界网手机版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探索和实践——国网湖北拓展电力交易、大数据分析等增值业务
日期:2019-08-26 16:45  来源:国家电网报


化繁为简让工作更高效


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99.3%,王畈村1号台区线损出现异常波动820日,湖北孝感安陆市供电公司雷公供电所所长毛勇登录班组透视窗管理平台,仅用10分钟,就得到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平台对30多套业务系统、140多项考核指标进行了自动查询和智能分析,共监测到11个异动问题。雷公供电所所长程志兵根据这份分析报告,迅速拟出了当天的重点工作任务工单,并开展专项检查。


今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互联网部整合各专业信息化系统,打通30多套关键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运行、检修、营销等跨专业数据融合,形成统一数据资产。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为供电所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班组透视窗。


班组透视窗减轻了基层班组的供电服务压力,提升了供电服务的响应速度。目前,湖北1049个基层供电所工作人员均能通过班组透视窗采集台区集中器掉线、电流、电压实时数据,主动监测和发现客户侧的用电异常和设备故障。


配电自动化让电网更智慧


配电网是连接主网、客户及各类分布式交互终端的关键环节,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主战场。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已在13个地市建成配电自动化主站,在武汉、鄂州、宜昌、咸宁、孝感、黄石等地开始实用化应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开展遥控操作627次,遥控成功率99.75%


4月,为了深化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网湖北电力在鄂州设立配电物联网示范区,从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建设、智能配变终端应用、配电电缆智能管理及供电服务指挥系统深化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目前,鄂州供电公司已在主城区实现配电自动化全覆盖。该公司配电网故障查找和处理时间大幅下降,倒闸操作时间由33分钟缩短到1.5分钟,故障隔离时间由57分钟缩短到3分钟以内,并创造了13秒内自动执行故障分析、隔离和负荷转供全过程的纪录。该公司运维投诉工单同比下降40%,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6%


按照国网湖北电力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三年目标,到2020年,全省城农网中压配电线路配电自动化覆盖将达到95%,实现配网主干线可观、可测及故障定位和隔离,部分区域实现自愈。到2025年,国网湖北电力将建成具有一定自愈能力的配电网,实现架空网和地下电缆网故障自动隔离,自动恢复供电。


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国网湖北电力将借助这次保电契机,集成PMS2.0系统、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供电服务指挥等业务系统,整合各类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以协同指挥、综合展示、预警预控、智能交互、任务管控等功能为核心的智能保电指挥平台。


能源互联让生活更美好


315日,日本上智大学教授申铁龙和丰田汽车公司技术人员来到国网湖北电力。他们听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后,对于配电网与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之间的友好互动非常感兴趣。


国网湖北电力副总工程师陈明珠说,如果一个居民小区几百辆电动汽车集中充电,那么电网就面临大功率用电需求与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以及充电站用电高峰期与工商业用电高峰期重叠的矛盾。这就迫切需要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对配网和电动汽车充电池进行合理利用。


国网湖北电力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华星光电产业园探索建设光储充绿色微电网工程,为园区新增配变容量1000千伏安,并安装1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1560千瓦直流充电桩和500千瓦时储能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夜间低谷时段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光伏发电、市电提供充电服务,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促进了新能源消纳,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


此外,国网湖北电力着力打造智慧能源服务示范项目,为长江岸电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用手机扫码,就可以用上岸电了,全年可节约成本约10万元。625日,游轮长江黄金3号在宜昌秭归港使用岸电时,电机员陈力说。岸电正受到越来越多船主的认可和欢迎。在长江三峡坝区绿色岸电试验区,国网湖北电力大力推广应用岸电云网平台,拓展电力交易、大数据分析等增值业务,打造以岸电为基础、全产业链的立体化服务生态圈。


国网湖北电力为正在建设的鄂州机场航空都市区提供互联网+智慧用能方案,构建以电为优先的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体系。项目将建成全国第一个使用江水源热泵的机场;打造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整个机场能源系统智能化运营与管理,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届时,机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达到16%,每年可节约用电约3366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1万吨。


*凡注明来源为“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皆属线缆世界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线缆世界全媒体”, “线缆世界原创”或“线缆信息研究院”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